中医诊断方法
中葡对照版 2018年第4期 Christian Oliveira 2018-09-03

脉诊和舌诊是中医诊断学的两种重要方式,医生籍此获得患者身体机能的信息,进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核磁共振成像和X光片等现代医学科技能够将人体内部的图像呈现出来,然而,几千年前中医理论刚刚开始发展时,可没有这些先进的手段。为了解人体内部的情况,中国古代的医生通过对体外可观察到的脉象和舌象进行诊断,这种方法直到今天仍然被广泛使用。

体察脉象

血液循环在人体的很多部位都可以触摸观测到。每次心跳后,血液经由左心室收缩而挤压流入主动脉,并传至全身动脉,血液的压力和体积使血管壁扩张,这便是我们可以感受到的脉搏。

西医在观察患者脉搏时最常用的信息是通过腕关节的桡动脉测量每分钟的心跳次数。这一数据是由血液经过动脉时产生的波动(收缩和舒张)形成的。中医除了计量心跳次数外,还会对脉搏进行一种更为细微的解读:如各个脏腑当中气血的质量和数量,及其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

诊脉的方法在中国脉学的三大经典著作中均有记载,这三部著作分别是:《脉经》、《针灸甲乙经》和《濒湖脉学》。诊脉的最佳时间当在清晨。诊脉前,病人应该保持平静,避免剧烈活动。切脉时,病人手臂放松,将腕关节垫在小枕上,手心向上。如果是采取坐位,病人的手腕应略低于心脏的水平。

诊脉的指法是将食指、中指、无名指用力均匀地按压在桡动脉的寸、关、尺处,用力从轻到重可分为五等,即皮毛、血脉、肌肉、筋和骨。根据《脉经》所载,诊脉时手指用力的轻重以菽(即豆粒)为记。“初持脉如三菽之重,与皮毛相得者”,“如六菽之重,与血脉相得者”,“如九菽之重,与肌肉相得者”,“如十二菽之重,与筋平者”,“按之至骨,举指来疾者”。

值得注意的是,“菽”这一力度概念不能完全从字面上理解,因为中国古人常用自然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概念。我们可以把“三菽之重”理解为手指的轻微压力,随着菽数的增加,力度逐步加强到“按之至骨”。

虽然传统医书记载了诊脉的五等力度,但通常我们也可以只用轻、重两种力度。与西医仅检查一侧脉搏不同,中医通常需要使用轻重两种力道,诊察双手的脉搏,这是因为每种力道和不同按压部位的组合与脏腑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尽管把脉者的力道、经验、触感会影响到对脉象的觉知和解读,但诊脉时有一些脉象的特征是十分重要的,其中包括脉位的长短、深浅,以及脉势等。

脉位的长短能够提供关于气血强度和运行平衡方面的信息。脉搏跳动显现部位的长度超过寸、关、尺三部者为长脉;脉动不及寸、尺者为短脉。

脉位的深浅决定医生感知脉搏时所要使用的力度,脉位表浅者为浮脉;脉位深沉者为沉脉。脉位的深浅反应了体内气的水平,能够显示病理状况的类型。浮脉主要表明病在“表”,如风寒感冒;沉脉则表明病在“里”,如肝炎等。

脉势包括医生可以通过感知区分出来的至少二十八种不同形态,例如动脉,脉来流利、无头无尾,主要见于较大的情绪波动,如惊悸、焦虑和剧烈疼痛;又如滑脉,医师会感觉血液流过时的起伏,仿佛有一串小珠子滚过,见于痰饮、食滞、实热等证。

为了更好地理解患者的病情,中医师需要将脉象的所有特征联系起来分析,孤立地看单个的特征是完全无助于诊断的。例如,若无其他病态脉象,短脉也不一定就说明身体不正常。但是,如果短脉、弱脉同时出现,则是气血虚亏的特征。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诊脉并非易事,需要大量的训练和临床实践。不过,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师能从中获得很多病人的临床信息,并由此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观舌诊病

舌诊也是辅助诊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方法。中国传统医学认为“舌为心之苗”,可以反映气血的盛衰,正常的舌象表明来自心脏的血液供应充足。胃是最能影响舌头的器官,如果舌色淡白,则表明气血虚亏,津液未能充分滋养舌体。

舌头被认为是一个微观系统,医生通过观察舌头可以检查人体内部器官的状况。在诊察舌头之前,建议患者避免喝热饮或吃会改变舌色的食物,而且不要刷舌苔。

舌诊时应主要观察舌质、舌色、舌苔、湿度、活动,以及病人进食时体会到的主要味道等。检查时,病人应将舌头平坦伸出,舌边放松,舌面平展。观察舌体时,要注意舌头的形状和大小,这直接反应气血运行的情况。虚浮胖大、边有齿痕的舌体可能表明阳气衰弱,多主虚症。

正常舌头颜色淡红,表明气血充足,任何明显的颜色变化都说明机体阴阳失调。出现病变时,舌头可能呈现多种不同的颜色,主要分红绛、淡白、青紫等。舌头红绛时表示内火旺盛,病人往往多汗、面红、难眠,还可能有便秘、便黑、焦虑等症状。舌色淡白则表示消化不良、气血亏损,病人精力不足、脸色苍白、头晕、气短,会有胃肠蠕动缓慢、进食后腹胀等问题。青紫舌则表示肝脏和心脏功能不足,常见胸痛、头痛、肩颈关节僵硬等问题。

观察舌头的活动时,应要求病人伸出舌头,在不依靠下牙的情况下保持舌面静止。微度的颤抖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舌体偏斜于一侧,则表示肝风内动;如果舌颤不能自主,则可能是气血两虚的表现。

健康的舌苔应该是白色薄薄的一层,表明消化、呼吸和循环系统功能良好,舌苔过薄可能意味着人体燥热火盛。舌苔湿润适度也是必要的,这反映了体内津液的亏盈情况。

除此以外,病人描述的口内味道也能为医生提供关于脏器功能不足或亢进的信息。舌头可以分辨五味这似乎是显而易见的事实,而中医认为,每种味道会对身体的某个脏器产生直接影响: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

如果在吃不同食物的时候,你感受到的味道都是相同或非常相似的,那这可能是身体某个脏器出了问题的信号,而不仅仅是味觉功能的不足。例如,如果患者表示口中发甜,则可能是脾虚造成的。

有意思的是,随着治疗的进展,舌头上所表现的病理特征会发生变化,患者往往发现自己舌象的好转是与病症的缓解同步的。舌诊是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的实例,一个小小的部位同样可以反映整个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

想要知道你的舌头和脉搏透露了哪些健康秘密的话,快去咨询你信得过的中医医师吧!